城市雨水收集與利用的景觀途徑
瀏覽:1077 發布日期:2019-08-05 08:23:56
城市的雨水收集系統和景觀相結合,以下是城市雨水收集與利用系統的景觀途徑。

一、雨水收集的必要性
城市的迅猛發展,硬化的路面、廣場等劇增,雨水地面徑流增加,不能很好的對原位地下水進行有效補充,而且對城市的地表水體造成一定的污染,同時廉價的可再利用的水資源也被浪費了。
人口的增長、人均用水量的增加致使城市地下水資源匱乏,需要自然降水的有效的補充;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致使地下土壤結構發生緩慢變化,城市水文過程的改變,要改善土壤結構亦需要水資源的補充,利用其水力物理特性優化土壤結構以適應城市地下開發發展的需求。
生態城市雨水回收及再利用是節約用水,實現雨水資源化,修復水環境與生態環境的有效途徑。
生態城市雨水回收及再利用也是我國建立生態人居環境的城市需求,是實現動態、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的一個重要環節。
一方面我們傾舉國之力,進行著勞民傷財的南水北調工程,一方面又以極快的速度將北方城市的雨水排到地下下水道之中,讓它白白流走。
這樣做法至少會帶來兩種后果:城市中,特別是被污染的工業區地表水沒有經過處理被排到河里或流到其他地方,污染河流和環境;同時這些過剩的水會造成河水水位的上漲,在雨水季節以洪水的形式來威脅我們的城市。
二、景觀雨水收集主要途徑:
雨水通過綠地、土壤等有組織的自然滲透,補充原位地下水。雨水的自然滲透是生態景觀的主要部分,表現方式主要為景觀水體、蓄滲等形式,有效的補充原位地下水。
雨水自然滲透系統不僅減少了雨水的徑流量,使雨水管網系統的投資大大減少,同時水體污染程度,更重要的是雨水自然滲透系統改善了生態環境、優化了地下土壤的結構、有效的補充原位地下水。
在雨水自然滲透中具體應用的方法多種多樣,例如利用景觀道路邊溝或景觀道路中間的綠地造成綠地洼地、綠地邊溝、透水鋪裝、低地勢綠地等結合雨水管網對雨水進行蓄滲排放。
三、景觀雨水利用途徑:

1、在景觀道路綠化帶或綠化池內設自然下滲
在綠化帶或綠化池內設下凹洼地,池邊設雨水進入口,雨水可通過此口流入綠地洼地內,洼地邊緣設溢水口,當洼地內雨水蓄滿后,雨水通過溢水口流入雨水管網系統。
綠化帶或綠化池內的蓄水便通過自然滲透,深入土壤,很好的對原位地下水進行補充。
2、雨水在景觀園林綠地中應用于綠地澆灌
它既降低了長期的人工自來水或再生水等的直接經濟投入,也可減少部分輸水管線的鋪設、澆水車的投入數量等,有效降低綠地養護管理的間接經濟投入。
另外,可以豐富景觀綠地水體景觀,為人們提供更加多樣的游憩活動場所,滿足群眾親水、賞水等更多行為需求。
3、雨水再利用的發展趨勢
今后雨水利用技術發展的一個突出特點是集成化,成熟的雨水利用技術從雨水的收集、截污、儲存、過濾、滲透、提升、回用到控制都有一系列的定型產品和組裝式成套設備。
收集后經過濾處理等措施用來沖刷路面、供人們洗車和沖洗馬桶等,既能節約大量自來水,又可節省大量水費。
綜上所述,雨水回收及再利用主要是指雨水再利用、蓄滲、緩排,按途徑分兩個方面:一是將雨水滯留于雨水收集容器等,經雨水處理設備凈化后優先作為中水、灌溉用水、道路澆灑等用水水源;二是通過綠地、土壤等讓雨水有組織的自然滲透,補充原位地下水。

雨水的資源整合實現了保護我們生態環境的首要目的,研究表明雨水資源綜合利用具有緩解雨水內澇、削減洪峰流量、減少排水設施的投資和運行費用、補充地下水、控制雨水污染和改善城市生態等作用,國際上雨水資源處理、處置和管理的理念發生了顯著變化,通過對園林雨水資源利用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探索,有利于促進雨水資源的合理利用,為解決水資源短缺、營造良好生態環境創造良好條件。
相關文章
- 淺談海綿城市透水地坪2021-03-07
- 雨水收集器如何解決初期雨水棄流的問題2021-03-07
- 雨水收集系統設備處理裝置2021-03-07
- 雨水收集器蓄水和后端處理問題2021-03-07
- 海綿城市建設:屋頂綠化解決方案2021-03-07
- 海綿城市建設:屋頂綠化解決方案2021-03-07
- 雨水養花的雨水如何巧妙收集2021-03-07
- 雨水收集利用的分類2021-03-06
- 雨水收集利用的作用2021-03-06
- 虹吸排水處理系統的施工工藝2021-03-06